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5章 西北大捷 (2 / 2)

生而已。

而章惇却不这么认为,他的看法与王韶不同,一直认为陈恪是政治家,擅长的是治国。

但这事以后争论,狂喜下的老书生下令三院休课半天。

三个老书生竟无心教学了,他们只想痛痛快快的大喝一顿,而刘复等直讲、助讲也是这个心态,不用呼朋唤友,一起往外走去就是。

大家想喝酒,而最先反应过来的丰庆楼立刻开门营业,从此打破了酒店中午不营业的生活习惯。

李祯也想喝酒。

西北大捷,对大兴王朝的全民来说是件意义非凡的大事。

而对他来说,其意义更加非凡。

他参与了这次战役的事前谋划,从战略战术到战后的施政他都了然于心。

他才是这场战役的实际总指挥,而陈恪是他的参谋长。

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,李祯轻快地走着,张孜不得不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。

来到慈宁宫前李祯站住双脚,听刘太后的笑声传来,心里再次纠正一下刚才的想法,刘太后才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,他是副总指挥。

调整好心态,李祯走进慈宁宫,见薛媛、张出尘起身向他施礼,说声“平身”,听刘太后轻快地说道:“西北大捷,皇上当为首功。”

刘太后说的不错,李祯全盘接受陈恪的谋略,才是这场战役取得大胜的关键。

刘太后开始力捧李祯了。

而李祯笑道:“没有太后掌舵,儿臣哪来的首功?”

他说的也不错,若不是刘太后的大力支持,他接受陈恪的谋略也没用。

这娘俩的相互吹捧,却让薛媛和张出尘知道,皇上与太后参与了西北大战的谋划。

知道这个秘密,张出尘就知道陈恪的谋划已达不露痕迹的地步。

他让李祯和刘太后都认为自己参与了这场大战的谋划,从而降低了自身与一众将士的风险,功高盖主的嫌疑一旦形成,想消弭就很难了。

“他想的太多了。”

张出尘心里感叹,却听刘太后说道:“西北大捷后,皇上也该考虑一下后续的事了。”

李祯回道:“陈恪请奏五件事,一是将党项各忠于大兴王朝的部落确定为汉民,并准其青盐专卖权......”

陈恪的这一策就是釜底抽薪,凡是忠于大兴王朝的党项部落,我就让你富起来。

李祯说起这事也不避讳薛媛和张出尘,这是明谋,刘太后同意。

而后面的请求就有点匪夷所思了,陈恪竟给一个叫张亢的人请官,并准其驻守黑水城,全权负责与党项各部落的联系,并打通丝绸之路。

这个请求让刘太后沉吟不语。

于是李祯再说最后一个请求,陈恪请求派出两百名三院学生去西北给俘虏们上课讲学。

这个请求相比前一个就正常多了,刘太后毫不犹豫地给个“准”字。

然后看向张出尘,低声问道:“你了解陈恪,可知他为何给张亢请官。”

这个问题让张出尘的脑子瞬间发出嗡嗡声,可她又不能不回答,沉吟一下回道:“启禀太后、陈恪有时凭直觉做事,就像偷袭定军城,一心只想忠君报国,全无后顾之忧。”

她先给陈恪贴上忠君报国的标签,然后继续说道:“但他看人一向很准,也许这个张亢也是一个忠君报国之人,而且能力非凡,他才会这么做吧?”

最后这句她说的模棱两可,但暗示刘太后,陈恪看人一向很准。

这句话提醒了刘太后和李祯,让他俩想起一件事,大战之后曹穆回京担任枢密使,曾乐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,还有曹俨这样的悍将坐镇,张亢闹不出妖来。

特别是陈恪保举了此人,出了问题陈恪就得亲自出手收拾烂摊子。

这么一想刘太后就安心了,笑道:“出尘不愧是陈恪的红颜知己啊!”

刘太后说得随意,张出尘的脸却腾地一下红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